千百年,汉字传承;三十载,笔墨弥香——河海大学第一届汉字听写大会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 2016-10-26

    “无纸化考试”、“无纸化办公”、“电子化教学”等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渐深入人心。亲手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打字成为家常便饭,“提笔忘字”便成了现代人通病之一。为弘扬汉语言文字在大学生当中的运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10月21日学院学生会举办了第一届汉字听写大会。

    是语言更是艺术

    从仓颉造字的传说到甲骨文的发现,从各类象形文字到统一使用的小篆,从繁复的隶书到简单大气的楷书,从繁体中文到简体字,中国汉字一直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严筋柳体”、蝇头小楷,豪放狂草,汉字书写形式多变,风格迥异。汉字不仅是一门语言,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我平时也会看很多书,但词语的积累光看是不够的。”来自计算机与科学专业的孔颖健表示,“这次的汉字听写大会让我意识到,平时用惯了媒体工具去书写,很少手写,有许多古老的文化已经在慢慢流失。”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在几千年历史洪流的激荡中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的标志之一。这样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不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没落。

    是比赛也是科普

    大会邀请了学校人文社科部秦卫明老师担任评委,秦老师在紧张的比赛中穿插着给在场的同学们科普了部分成语的由来和含义。历史典故信手拈来,古文诗词倒背如流,秦卫明老师用丰富的学识证明了本次汉字听写大会的高质量、高水平。

   “睥睨”、“觊觎”,“缫丝”等常见常用词竟难倒了赛场上的部分选手,“天生烝民”、“姑射神人”、“苞茅不贡”等生僻成语更是让参赛选手纷纷落马。秦老师赛后坦言:“随着电脑的普及,大家写字的习惯越来越少,能认得却写不出来这是大家的普遍问题。有些常用字词也写不出来,这就说明汉字的弘扬工作还是非常重要的。

    要细心更要耐心

    本次比赛中部分题目由秦卫明老师亲自命题,在这之中,有一道题别出心裁。“栾树”一题难倒了抽中该题的所有小组,秦老师解释到:“栾树在我们校园中、街道上随处可见,每到夏末秋初会盛开大片的红色花朵。出这题的目的就是希望看看大家能不能留心观察生活细微处,从中学习。”

    除了细心观察,从生活细微处获取知识外,耐心也是学好汉语言文化的必要条件。书法、琴艺、水墨画等传统艺术的成就是时间积淀出来的,无法一蹴而就,汉字的学习也是如此。每一横、每一撇的落笔需要不断训练;每个字、每个词背后的历史故事需要耐心解读;每一点、每一滴的汉字文化还需传承发扬。

版权所有 © b73.com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晋陵北路200号 邮编:213022 技术支持: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信息中心